洪江區人大工委辦
根據區人大工委2022年度工作安排,洪江區人大工委會調研組先后深入洪江區桂花園鄉、橫巖鄉及周邊安江鎮下坪村,采取實地察看、現場交流、座談匯報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開展了調研。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洪江區圍繞“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總抓手和“六無一全”標準,扎實開展“五治”,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基礎上,率先整區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打造連片示范,建設“村美景美人美、宜居宜業宜游”鄉村,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明顯提升。
(一)重規劃強示范,以“一片”帶“全面”。利用我區城鄉一體化水平較高、脫貧攻堅基礎扎實、農村區域相對集中等優勢,按照“村美景美人美、宜居宜業宜游”目標,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一是規劃編制全覆蓋。始終堅持“自下而上、充分論證,因地制宜、規劃先行”原則,尊重傳統自然村落風貌,保留傳統村落文化要素,注重滿足村民群眾對高質量公共服務的需求,目前已完成《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規劃布局圖》及菖蒲村等6個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編制,其余村莊規劃編制今年實現全覆蓋,為“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全面鋪開打好了基礎。二是標準體系全覆蓋。每村嚴格按照《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建設洪江美麗宜居鄉村的工作方案》《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創建12項指導性清單》等文件,進行整治提升建設。實現環境有亮點,發展有特色,整區全覆蓋。三是示范創建全覆蓋。做到村村抓創建,全區累計創建美麗鄉村省級示范村3個、市級示范村4個、區級示范村10個,市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示范村3個,成功打造特色鮮明的茅頭園村、楠木田村、鸕鶿村3個“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示范村”。全區綠色村莊占總行政村的100%,村莊綠化覆蓋率達69.5%,遠高于村莊綠化覆蓋率30%的標準。
(二)小投入大提升,使“舊貌”煥“新顏”。在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中不搞大拆大建,堅持因地制宜微改造,把有限的資金優化利用、以小撬大,截止目前,15個村完成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投入資金750萬元。成功實現了“小投入、微建設、大提升”。一是整潔有序庭院美。堅持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微廣場、微菜園、微果園、微花園”等微觀景觀,突出美麗庭院的整潔度和舒適性。如茅頭園村黃土寨組利用自身資源和產業優勢,明確以“公溪河上橘柚香,黃土寨里話豐年”為創建主題,利用村內的花卉合作社,綠化美化庭前院后,就地取材村旁河灘鵝卵石,點綴新建道路路沿,利用村內楠竹,編制果園菜地竹籬笆、雞鴨圈養圍欄2500米,打造了原生態精致精美的鄉村風景。二是環保清爽廚廁美。按照“五治”要求,將“廁所革命”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的突破口,按照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標準規范推進,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5.83%。“改廚”過程中,將改造類型分為經濟型、標準型和舒適型三類,由農戶自主選擇,切實做到科學化、多樣化、實用化。三是硬化凈化環境美。全區行政村內主要道路硬化比例達到100%,通車率100%,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或瀝青路實現“組組通”。扎實推進村莊亮化工程,農村亮化比例達100%。垃圾采取戶分類、村收集、區清運、區處理,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全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8%,排名位居全省第5、全市第2,主要河流斷面水質保持在II類水質以上。
(三)激內力促長效,助“推動”變“自動”。把倡導文明新風、激發內生動力、建設長效機制、培育支柱產業貫穿到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過程,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新農村。一是建章立制對標干。制定出臺《關于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動建設洪江美麗宜居鄉村的工作方案》《洪江區鄉村振興美麗宜居鄉村創建12項指導性清單》等文件,為全域推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指明方向、細化措施、樹立標準。二是干部示范引領干。將全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納入黨員干部“五個到戶”工作范圍,實行區領導掛村、區直單位聯村、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干部包戶,建立黨員干部幫帶機制,堅持三級干部群眾“每周五大清掃日”行動,形成“黨員帶頭群眾贊,百姓跟著黨員干”的良好局面。三是群眾參與大家干。建立“五治”紅黑榜單,常態化開展“五美”評比活動,建立“美麗庭院三包”,每月根據村民庭院衛生清潔、屋內整潔、參與義務清掃活動情況,通過“考評打分”+“積分兌換”的方式,曬“成績”、晾“不足”,上“紅黑榜”,到“鄉振超市”領取獎勵,引導廣大群眾主動參與,變“要我干”為“我要干”。四是農旅融合加油干。按照“產業振興、農旅直通”的思路,大力發展種養+鄉村旅游和休閑觀光農業。截至目前建成AAA級旅游景區2個、湖南省旅游名村1個和五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區)1家,四星級鄉村旅游示范點(區)3家。實現5萬元以下集體經濟薄弱村清零,10萬元以上集體經濟強村占比全區農村的71.4%。
截至目前,洪江區先后榮獲“懷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先進縣市區”,橫巖鄉榮獲“全國文明村鎮”“2021年度懷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鄉鎮”,茅頭園村榮獲“全國宜居鄉村”“全國文明村鎮”,菖蒲村榮獲“國家級森林鄉村”,楠木田村、橫巖村榮獲“2021年度懷化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美麗村莊”等稱號,在懷化市2022年第一季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擂臺”大會上,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一幅具有洪江樣板特色的“富春山居圖”正在繪就。
二、存在問題
(一)村莊人居環境整治規劃需進一步完善。還有一些村規劃前瞻性不夠,未能將環境整治與傳統村落保護、農耕文化傳承、主導產業配置有機結合。尤其是村莊綠化美化方面,沒有完全做到規劃先行、因地制宜,有的村莊簡單照搬周邊模式,鄉村自有特色不明顯。
(二)整治工作進展不夠平衡。一些鄉、村對整治工作理解不深、把握不準,把精力用在打造少量“樣板”上,城鄉結合部、偏遠拐溝村、組問題依然突出。農村生態環境、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整治統籌聯動不緊密,部分村莊主干道路公共環境較好,但農戶院落、道路邊溝、果園及設施大棚周邊生產環境整治措施還不到位。如:大部分鄉、村簡單推行垃圾“戶分類、村收集、區清運、區處理”機制,對一些樣板村和普通村、集中村組和偏遠且人口少的村組來講差別大,存在收集分類、清運不及時造成二次污染現象;其次每戶家庭餐廚垃圾和生產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欠缺等問題。
(三)整治資金投入短缺。財政投資仍然是主要資金來源,但受財力制約,市、區兩級財政投入難以保證,獎補資金不能及時足額到位,垃圾污水處理、農村公路養護、環境衛生保潔等長期性剛性投入缺乏制度性保障。上級專項資金爭取力度不夠,且主要分布在各行業部門,整合難度較大,不能充分發揮聚集效應,資金管理使用的精細化、科學化、績效化水平還需提高。
(四)環境整治長效機制還不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突擊性、運動性特點比較明顯,鞏固提升的長效管理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牽頭的職能部門作用沒有發揮,尤其是環境衛生反彈現象時有發生。樣板村、重點村示范作用發揮不充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在面上總結推廣不夠。部分村組干部認識不到位,持續抓、主動干的意識不強,存在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群眾參與建設的積極性不高,存在等待、觀望思想,支持和參與的熱情不高,村民主體作用沒有很好發揮,“干部干、群眾看”,上熱下冷現象突出,村民自覺、自愿投入美麗鄉村建設、自覺維護的美好環境局面沒有完全形成。
三、幾點建議
(一)堅持規劃引領。要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按照村莊發展有目標、建設項目有安排、生態環境有管控、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有保護、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有措施的要求,因地制宜編制和完善村莊建設總體規劃,積極推進農村“多規合一”,切實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重點對村莊人口總量、設施布局、產業結構、發展趨勢、生態保護、村集體經濟和群眾的實際需求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確保通過整治達到空間布局合理、資源配置優化、公共服務便利、田園風光優美、生活富裕和諧的目標。
(二)堅持加大投入。農村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需要政府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區管委和有關部門要繼續加大中央、省、市資金、項目的爭跑力度,研究完善本級財政配套資金支持措施。繼續堅持涉農資金整合捆綁、統籌使用,用足用活現有強農惠農政策,實現資金效益最大化。積極引入市場化運營機制,探索建立區財政+社會資金+群眾自籌的多元化資金投入模式,拓寬投入方式,多渠道破解人居環境整治資金制約瓶頸。
(三)堅持標本兼治。要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持續凈化人居環境。堅持整治與保護、開發與利用相結合,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急于求成,不大拆大建、不重復建設。村莊綠化美化要以當地樹種、鄉土特色、自然風貌為主,不求園林化,但求生態化。要深入分析農村人口流動變化趨勢,充分兼顧鄉村振興、產業開發、集中建房、生態建設等因素,合理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統籌開展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廁所改造,堅決防止造成資金投入偏差和浪費。要把產業開發作為重要依托,持續做大特色產業、做強集體經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經濟保障和人力支撐,實現人居環境靠農民整治、優美人居環境讓農民享受。
(四)堅持示范帶動。借鑒省內、省外及周邊縣市等典型模式,突出地域特色、產業特色、文化特色和建筑風格特色,努力打造文化旅游型、產業帶動型、自然山水型的典型樣板,做到“鄉鄉有樣板、村村有特色”??偨Y推廣先進典型經驗,加快示范輻射帶動,堅持由點到線、由線向面、全域推進,努力實現“點上精致、線上美麗、面上干凈”的整治目標。
(五)堅持常態治理。通過完善政策、建立制度,健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制度保障機制。夯實各級領導和鄉村干部責任,強化督查考核、表彰問責,建立督查督導機制。推行門前“三包”和網格化管理,配套村規民約,建立村莊保潔機制。創新農村垃圾和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模式,在垃圾減量化和垃圾收集上形成切合農村實際的垃圾收集、轉運、處理機制。
(六)堅持合力推進。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召開各類現場推進會議,總結推廣基層探索出的好經驗好做法。利用廣播、電視、網絡、融媒體等多種宣傳手段,加強先進典型、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宣傳,營造良好氛圍。持續加強農民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切實增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努力實現美麗鄉村共建共享共受益的目標。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網站APP二維碼
TOP